昨天晚上正在刷朋友圈,突然就被拉到一个群里,仔细一看,都是以前滴滴的同事,“啥情况?”我问道,扫了一眼成员,除了涛哥,都已经离职了,心想:“不会是涛哥拿了个大 offer 请大家喝酒吧”,突然,画风不对了,群名被修改为“架构组散架群”,当时就一口茶喷到屏幕上,笑到肚子疼,看着聊天记录,一幕幕往事不禁浮现在脑海中。

架构组的雏形

架构组的故事还得从 The One 项目说起,当时因为滴滴和快的业务合并,移动端多业务线的协同成了产品快速迭代的瓶颈,为此,平台技术部专门启动了一个叫 The One 的项目,来解决各业务线的异构和协同问题,这个 team 其实就是架构组的雏形,只不过那时候叫公共平台,The One 项目上线后,整个The One 的框架就由公共平台来维护,后来刚爷、大师兄、海哥也陆续加入了进来,慢慢的,架构组羽翼渐丰。

后来我去支援小巴业务,一切都是从零开始,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拼得昏天暗地,等上线基本稳定后,我便从小巴团队撤了出来,等我再回到公共平台的时候,公共平台已经不在了,被合并到了快车业务,架构组也被并了过去,虽然身在是业务部门,架构组始终坚持用牛逼的技术解决业务的痛点,从 VirtualAPK 开源,到仅有一个 REAME 的 CoCoDynamic 莫名其妙收到一堆 star ,再到 Hotfix 系统上线,现在回头来看,那段时间,算是架构组的巅峰时期了,后来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,海哥离职了,后来,大师兄去了 R Lab,其他成员也陆续离开,架构组从此失了往日的热情与激情。

何去何从

其实,不仅滴滴有架构组散架的情况,其他公司也有出现过,当初公共平台被并到业务线是因为公共平台无法很好的支撑业务,后来,我常常思考:架构团队应该何去何从?

后来,我的专业给了我灵感,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,业务和架构其实是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,二者应该是共生关系,而不是寄生关系,共生关系是:没有对方也能活,但是有了对方会活得更滋润,像地衣,其实就是真菌和藻类的互利共生,还有豆科植物,根部的结瘤是固氮微生物与豆科植物共生,帮助豆科植物吸收更多的氮元素,这就为什么豆类植物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原因(有点跑题了🤣),而寄生则是:自己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,必须依靠汲取对方的养分才能活下来,如,血吸虫,绦虫等,而整个公司就是这个最小生态系统。

生产者与消费者

业务部门能盈利,生存下来不算太难,架构组的生存问题如何解决?还是得回到生态系统模型中,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中,必定存在两个重要的角色:生产者和消费者,所以,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,双方必须清晰的认识自己的角色和定位,要生存就必须同时进行生产和消费活动,才能维持生态的平衡。作为架构组,消费的资源从何而来?当然是业务团队,所以,架构组必须贴合业务做规划,解决业务部门的痛点,而不是造一堆业务部门不想用的轮子,甚至尝试说服业务部门去用,这样哪还有架构组存在的价值?自己生产的资源无法交换到自己需要的资源,只会是一个结果——消失。

Wow the Customer

最近在 Coupang 学到了一个新的词汇——Wow the Customer,这也是 Coupang 的核心价值观之一,Wow 是一个惊叹词,很惊讶的意思,”Wow the customer” 的意思其实就是超出客户的预期,让其为之惊叹,就像当年 iPhone 问世,多少消费者为之惊叹,不惜一切代价只为拥有一部 iPhone。而作为一个 Team 来说,需求方就是 Customer,对于业务部门来说,终端消费者就是 Customer,对于架构组来说,业务部门就是 Customer,让客户为之惊叹,那这个 Team 必然会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存活下来,而且还活得很滋润。